- · 传感器与微系统版面费是[06/30]
- · 《传感器与微系统》投稿[06/30]
- · 《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06/30]
传感器与微系统文献综述(传感器技术文献综述(5)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空中接口时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 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 频谱效率要比LTE提
空中接口时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
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
频谱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
连续广域覆盖和高移动性下,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
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
系统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现为多用户,多点,多天线,多摄取的协同组网,以及网络间灵活地自动调整。
经典的5G之花——4G/5G 关键性能比较:随着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日渐成熟,面向连续广域覆盖、低功耗大连接典型交通场景,并支持高质量海量数据的交互平台正在逐步构建。5G 网络的运用,可以实现网络的高度融合,也能够为用户提供跨时间、空间以及连续性的体验。
2、智慧交通与车联网20世纪初,智慧交通的概念被提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简称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运筹学、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交通运输、服务控制和车辆制造,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综合运输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车”包括各种运输的运载工具;“路”包括各种运输的道路及航线。“智能”是ITS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智慧交通:随着经济发展及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城市化带来的交通拥堵、车辆事故、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已成为横亘在城市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交通安全的需求、效益的提升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焦点。我国是全球汽车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车联网市场巨大,车辆已经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运用,车联网项目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在汽车及交通行业的一种细分应用,也是综合利用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系统工程技术、高精度定位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以及车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智能互联的一种物联网应用技术。车联网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每一辆汽车都可以被视为一个超级传感器节点,通常一辆汽车装备有内部和外部温度计、亮度传感器、一个或多个摄像头、麦克风超声波雷达,以及许多其他装备。目前,一辆普通轿车约安装100多只传感器,豪华轿车传感器甚至多达200余只。这使得汽车之间,以及汽车和路边基站之间能够无线通信。这种前所未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扩展了计算机系统对整个世界的感知与控制能力。
车联网:一般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所需的网络指标要求有所不同。对于车联网的自动驾驶应用,网络带宽需求不大,一般小于10Mbps;端到端网络时延要求较高,要求达到5ms级别,同时要求具有高可靠性连接。对于车联网的远程驾驶应用,网络带宽要求大于20Mbps,端到端网络时延要求小于100ms,可靠性连接与自动驾驶接近;对于车联网的信息服务应用,网络带宽要求大于30Mbps,端到端网络时延要求较低。5G通信技术的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特性,使得车联网应用从实验室走向商用。
3、5G与车联网5G 进一步增强了移动宽带、更高效地支持了业务应用。5G将依靠其速率、覆盖、性能以及定制化方面的优势,在车联网的发展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
5G车联网系统架构:5G车联网将提供组合的业务模式,即基于5G信息娱乐服务类业务和全局交通效率类业务+安全出行类业务和局部交通效率类业务+5G自动驾驶类业务。
5G车联网业务演进趋势:车联网在5G网络时代,主要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5G+无人驾驶
相对于4G网络而言,5G网络具有着低时延、海量链接等多种特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所以基于5G的车联网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便可以自动地与车辆进行互动,具有着交互式的感知。 因此,其便可以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在自动驾驶的某些场景中,例如,行驶中车辆编队等,都需要5G技术的支持。
5G+车联网交通管理
在交通路况管理方面,基于 5G 的车联网技术也可以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交通路况管理方面,由于 5G 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具有着高传输的速率,所以其就可以实时监控和报告道路交通的路况,以此来对道路中的收费站、监控设备等多个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而且,借助这一技术,还可以实时更新车辆、天气、行驶路段的路况等信息,并且在车辆之间完成信息交互,为车辆行驶制动选择最优的路段,使得车辆可以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避免出现交通拥堵的现象。
文章来源:《传感器与微系统》 网址: http://www.cgqywxtzz.cn/zonghexinwen/2022/1212/863.html